1.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三国演义》的开篇之语,高度概括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的局势,也暗示了历史的循环和变迁。这句话简洁而深刻,成为了人们对历史发展的一种经典认知。
2.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刘备临终前对儿子刘禅的告诫。意思是不要因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也不要因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它体现了一种道德观念,强调了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行为准则,即使是在细微之处也要保持善良和正直。
3.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是曹操在误杀吕伯奢一家后说的。它充分展现了曹操的自私和多疑,以及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的性格特点。这句话也成为了曹操的标志性言论,被后人广泛引用和讨论。
4. “既生瑜,何生亮。”:这是周瑜在临终前发出的感慨。周瑜才华出众,但在与诸葛亮的较量中屡屡失败,最终因嫉妒和不甘而死。这句话表达了周瑜对诸葛亮的嫉妒和无奈,也反映了当时英雄辈出、竞争激烈的时代背景。
5.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诸葛亮对自己一生的写照。他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尽心尽力地辅佐刘禅,为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不懈努力。即使在病重之际,他仍然心系国家大事,为蜀汉的未来担忧。这句话体现了诸葛亮的忠诚和敬业精神,成为了后世敬仰的典范。
6.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句话是对吕布和他的坐骑赤兔马的高度赞誉。吕布武艺高强,在三国时期堪称无敌,而赤兔马则是一匹千里马,速度极快,耐力持久。将吕布和赤兔马相提并论,说明了他们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7.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卧龙指诸葛亮,凤雏指庞统。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诸葛亮和庞统才华的高度认可,认为只要得到其中一人的辅佐,就能够成就一番大业,安定天下。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人才的重要性和人们对人才的渴望。
8.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这句话的意思是好的鸟儿会选择理想的树木栖息,贤能的臣子要选择英明的君主效力。它反映了一种人才选择的观念,强调了人才与君主之间的相互选择和匹配。在三国时期,许多谋士和将领都在不断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君主,以实现自己的抱负。
9.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是诸葛亮对儿子诸葛瞻的教诲。意思是不追求名利,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保持内心的平静,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这句话体现了诸葛亮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这是太史慈的临终遗言。它表达了太史慈作为一名武将的壮志豪情和对未竟事业的不甘。在乱世之中,许多英雄豪杰都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不朽的功勋,太史慈的这句话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11. “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理想的君臣关系,即臣子遇到知己的君主,在外面要尽到君臣的道义,在内部要结下如同骨肉般的恩情,说话算数,计策听从,共同承担祸福。这种关系在三国时期的刘备与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之间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12. “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这是曹操对袁绍的评价。曹操认为袁绍外表威严,但内心胆小;善于谋划,但缺乏决断;想干大事却又顾及自身安危,见到小利就不顾性命,这样的人不是英雄。这句话准确地揭示了袁绍的性格弱点,也反映了曹操对英雄的理解和标准。
13. “吾乃常山赵子龙也!”:这是赵云在长坂坡之战中的经典台词。赵云为了保护刘备的妻儿,在曹军的重重包围中奋勇杀敌,七进七出。他的英勇无畏和忠诚精神令人敬佩,这句话也成为了赵云的标志性话语,展现了他的英雄气概。
14.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命运的看法,即人的谋划和努力是重要的,但最终的结果还是要受到天意的影响。在三国时期,许多人物都经历了种种挫折和失败,这句话也反映了他们对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15.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是诸葛亮用来讽刺周瑜的一句话。周瑜为了夺回荆州,设计让孙权将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企图以此为诱饵将刘备扣留在东吴。但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计谋,让刘备顺利地带着孙尚香返回了荆州。这句话不仅体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周瑜的失策,也成为了一个经典的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