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清浅、岁月悠长,人生的长河中,总有一些难以忘记的事情,也会有很多无法磨灭的记忆。花儿谢了,可以重新绽放;季节更替,也能逐渐适应。可是一个朝代的结束,却标志着一场场繁华的落幕,更是一个个悲剧的开始。
明末有一位才子,当他的人生正处于风华正茂时,却亲眼目睹了国破家亡的事情发生,不仅感到极大的震撼,也让他坚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从此他经常废寝忘食,又呕心沥血,但最后终于感到束手无策。下面介绍王船山的一首佳作,语淡情浓,抒写了一份挥之不去的闲愁。
明代:王夫之
昏昏昏晓忘春曙。几尺幽窗,半掩苍苔,一抹青山,平铺飞絮。似酒醒,乍扶头,镫灺难留炷。沈沈天海蒙蒙,早把韶光暗里消去。
拚与白鸟荡银波,清猿隐高树。芭蕉几叶,莫有绿肥,轻寒依然勒住。想流水小桥东,密筱浓阴处。应有怨老莺声,细把闲愁诉。
王夫之,人称船山先生,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思想家。在他26岁时,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破了北都,崇祯皇帝自缢,朱明王朝也从此宣告覆灭。而在此之前,张献忠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已进入湖南。随后,清兵受吴三桂的邀请,乘机入关。
于是中华大地上,种种人间惨剧相继演出。满洲贵族又以武力相逼,继之以精神禁锢。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即使事隔数百年,后世犹可想见当日之惨状。
船山的心头,也像蛛网一样交织着种种矛盾。无论时令交替,还是山川更改,哪怕是极为细微的变化,甚至那些不为人们注意的某些特征,一旦触及先生的心头之网,就会立即被其黏住,闪耀出异样色彩,并留下异样痕迹,这首词就抒写了他的无限感慨。
起调以“昏昏昏晓忘春曙”,笼括全篇,并奠定了苍凉的情调。“几尺幽窗,半掩苍苔”,描写近景和小景;“一抹青山,平铺飞絮”,展现远景与大景。如此远近结合,景中含情,构成一个幽深淡远的境界。
“似酒醒,乍扶头,镫灺难留炷”,词人乍醉忽醒,似醉如醒,衬以孤灯欲灭,则情以映景,又构成一个黯然魂销的境界。“镫”,指油灯;灺(xiè),指残焰。炷,即灯芯。
作者明写小景,暗含大景,天不辨昏晓、人不辨醉醒,此景此情,真是妙合无垠。上阕最后写到“沉沉天海”,这是扩写虚景;而韶光暗逝,则是缩写实景,重语轻出。经过这一番虚实相映的描绘,读者虽然有点眼花缭乱,但一定可以体会词人的愁苦心境。
换头两句,描写“白鸟、清猿”,紧承韶光暗逝,词人看似悠闲,实则在愁苦中度日,也委婉地表达国事已不可为,这是船山先生曲写情中景。
之后又暗承上阕开篇的“几尺幽窗”句,几叶芭蕉已无绿肥之望,都是因为“轻寒依然勒住”。芭蕉如此,词人又如何不在闲愁中老去,老与愁已结下无可分解之缘。
结拍看似宕开,实则遥承上阕的“一抹”两句,作深一层抒写。纵有小桥流水、密筱浓阴等美景,但这样蹉跎老去,词人岂能甘心?于是作者又借托“怨老莺声”,抒写出难平的幽怨,语极深婉。
王船山的这首词百折千回,令人心灰肠断。全文愈转愈曲,入结转深,题为《苦雨》,作者却细诉闲愁,采用浓情淡写的手法,却显得语淡情浓。
作者巧妙地处理大小、远近、重轻,以及明暗、虚实、浓淡等各种关系,并把情与景很好地结合起来,构成了一个极富容量的艺术境界,不愧为一篇值得细品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