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信息来源,一般靠媒体,之前只有官媒,消息确定,但是缺点是受众广,也就是你知道的,大家也都知道。
但是信息这个东西是有时间差、地域差的。
现在因为自媒体的发展,我们需要辨别的信息来源更复杂,真假参半。
获取准确信息后,我们还要来料加工,
究竟这个信息要怎么转化才能为我们所用?
我们怎么利用这个信息去思考布局,正向影响之后的发展。
是需要我们去认真考虑的,而不是无脑造抄。
Part.1
最近看到知乎热搜上有一个新闻:
2024年太原理工大学(211)软件工程招60个班!
好可怕想一想,初高中一个年级10几个班,已经觉得很夸张了
现在直接来了60个班。
整个山西省算上太原理工再加另外山西的3所高校,共计招软件工程学生超6000名!
人口大省,河南的7所高校(河南大学、河南师范、河南工业、南阳师范、河南财经政法、郑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共计软件工程专业招生15000!
这不禁让我想到,我的专业--动画,10几年前,还是一个非常新兴的专业,大家幻想着“国漫”的崛起,不光专业的美术类院校、基本所有的综合类大学的美术学院都开设了这个专业。
当年我也是一心想要成为这个专业的高校老师,本硕一路这个专业走到底。
但是等我硕士毕业的时候,这个专业已经成为“红牌警告”专业了(就业率饱和、而实际提供的岗位却没有那么多)
即使当年这个专业的硕士,浙江省各高校加起来,一届也总共也只录取了个位数的考生(国美2个、浙理工1个、其他也就1-2个之间)。
最终也不影响高校录用老师的标准,宁可要一个非本专业的博士,也没要一个本专业的硕士(当年动画专业是没有史论博士的,也就是我已经读到了最高学位)。
所以现在有人说,现在的高校太卷,不是现在卷,是十几年前已经那么高要求了。
小某书上也经常会刷到这样的标题“好可怕,现在有一半孩子上不了高中”,
可是在我初中的时候,也就是20年前,就已经是这样了,甚至超过50%的都读了职高、中专这类的。
所以觉得可怕的,除了幸存者偏差,也是信息差的一种体现吧。
Part.2
今年很多高分的考生,父母都给孩子填了师范和警校的志愿。
甚至有不少人在浙大和浙警之间,选择了浙警。
不是说浙警不好,我也有一些浙警毕业的朋友,他们基本毕业后成了狱警、交警等等(大家如果有兴趣,我可以下次讲讲他们的故事),那是之前,以后浙警毕业还是包分配吗?还是铁饭碗吗?这真的很难说。
毕竟对有编制崇拜的大省,山东都率先打破了编制的铁饭碗,而且涉及人数达到10万人之多,这个趋势,难道只有山东一家,其他省市不会跟进?人家只是先走一步,并且为什么选择山东先行,这也是非常妙的。
说回软件工程一个专业60个班的事,为什么家长还认为计算机专业是高薪稳妥的香饽饽?这是对大厂裁程序员的新闻充耳不闻啊!最近徐峥的新电影《逆行人生》讲的不就是程序员leader被裁员被迫送外卖的故事嘛。
现在无脑冲计算机、软件专业,不就和1911年阉割入宫、1949加入国军一样!
我之前说过我有个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的学生(这可是最QS世界大学排名第八的学校),然而他找了大半年工作,还进不了大厂,考虑到时间再拖久就没有了应届生身份了,抓紧入职了一家规模较小的公司)
本身,选专业和之后的就业,就有4-8年的时间差(本科-博士毕业),这中间还有市场反应滞后、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政策导向等问题,
那普通人怎么选专业?
我建议尊重孩子的兴趣和喜好,毕竟如果从事自己喜欢的专业工作,容忍度也会高很多,不然容易埋怨父母。
Part.3
收尾时,看到另一条新闻,超过20%的”高才通“认识赴港至今未就业。
“高才通”的全程是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是香港特区政府推出的人才引进计划,希望吸引全球范围内的高收入和高学历优秀人才赴港发展。
这个计划从22年底开始接受申请,主要面向三类人才:
这个计划出来后,高才通相关申请的广告满天飞了。
不如我们想想,香港为什么要引进这个计划?因为高端人才都走了啊,我姐在香港定居超过15年了,说肉眼可见身边有财+有才的朋友举家搬迁去欧美了。
而现在去香港的这一批,大部分都是满足”高学历“这个要求的,毕竟高收入的那群早润了,不用等到22年年底。
而高学历,离开好的平台,其实非常尴尬,比如这些去了香港2年了,还没找到工作的。
而他们去香港的原因,80%以上是为了孩子有个更好的教育氛围,香港的教育还是优于内地的。
《战国策》的《触龙说赵太后》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意思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应当是理智和深远的考虑,为之做出的长远规划 ,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