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高濂每到冬天必去山中访梅,尤其是雪后更加让他流连忘返,他曾在文章中这样写过:踏雪溪山,寻梅林壑,忽得梅花数株,便欲傍梅席地,浮觞剧饮,沉醉酣然,梅香扑袂,不知身为花中之我,亦忘花为目中景也。
可见在古代,文人对于梅花的喜爱是非常深厚的,于是就有了很多经典的咏梅诗。
宋朝诗人杜耒有一首诗《寒夜》,虽然题为寒夜,却是因为末句提到了梅花,而使整首诗意境为之一变成为经典之作: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寒夜里,朋友来访,虽然不能像白居易那般“红泥小火炉”煮酒,却可以竹炉汤沸来与友人“围炉煮茶”,这般凛冽的晚上,月色照在窗前,本来是寻常能见的夜景,因为窗外的梅花盛开,立刻增添了不少生机与雅意。
唐朝有位高僧,名字叫做黄檗,或许你对没有什么印象,但这句诗你一定知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这首诗出自黄檗的作品《上堂开示颂》: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诗中有很深的禅意,经过尘世之艰苦辛劳摸索方能悟得禅机,也通过这首诗劝世人要像梅花一般坚韧经历了寒彻骨方有梅花扑鼻香。
南唐后主李煜善于填词,他的每一首词都可以说是经久传诵,却很少提及他的诗,他曾写过一首五言《梅花》诗,短小精悍,意味无穷,用最少的字藏着他浓浓的思绪:
梅花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这首应该是南唐覆灭后他在汴京城里写的,“失却”“自不知”都带着强烈的伤感,而清香无用,则是绝望,犹发去年枝的叹息则是无奈。
郑板桥的咏物诗皆是清雅脱俗之物,如竹子,如幽兰,如梅花。而在这首《山中雪后》里,他似乎写的不只是梅花,也是清高孤傲的自己吧。
山中雪后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贺双卿是清代第一女词人也不为过,她的才貌双全与她的悲惨命运,更增加读者对她的怜惜,以至于读着她的词,更能够体会出她当时的心境,如这一首《春从天上来 · 梅花》:
自笑恹恹。费半晌春忙,去省花尖。玉容憔悴,知为谁添。病来分与花嫌。正腊衣催洗,春波冷、素腕愁沾。硬东风、枉寒香一度,新月纤纤。
多情。满天坠粉,偏只累双卿,梦里空拈。与蝶招魂,替莺拭泪,夜深偷诵楞严。有伤春佳句,酸和苦,生死俱甜。祝花年。向观音稽首,掣遍灵签。
身体单薄的她,与“春波冷,素腕愁沾……”梅花是多么的相似,酸苦无奈,只化作“向观音稽首,掣遍灵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