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就从当今简体字“医”的繁体“醫”说起。这里有必要先解释一下,在古汉语里,“医”和“醫”原本是两个音形义都不相同的字。繁体字“醫”,才读yī,本意就是指治病的人,即现在所说的医生。“醫”还有一个与“巫”有关的异体字“毉”。远古时巫即是醫,所谓“巫醫同源”,巫用所谓的符咒来降神驱邪除灾,也用药草等为人治病。周朝以后,人们渐渐摒弃巫醫,保留了从“酉”的“醫(yī)”。
繁体字“醫”很复杂,但也很讲究,其构成至少可以分解为“医”、“殳”、“殹”、“酉”四个字。
先看看其中的“医”。“医”我们很熟悉,但我们熟悉的只是简体字“医”(yī),它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医生的医。而在繁体字“醫”里或者说在古汉语里,这个“医”却念yì,意义也不相同。“医”是个象形字,其中的“匚”象个容器,“矢”即为箭,则医指箭装在一个容器里。这与治病的医本来是搭不上界,扯不上关系的。原来,医(yì)的诞生与战争有关,古人打仗常用弓箭,受箭伤的将士特别是士兵当然会很多。那就得取出身上被射中的箭,然后放到一个容器里,这个装箭的容器便称“医(yì)”。为将士取出箭的人,就是“醫生”,“医(yì)”便与醫扯上了关系。
接着看看“殳”(shū)。“殳”是一种用竹或木制成的、起撞击或前导作用的古代兵器。从“殳”的字大都与打击、击毁有关。原来,这“殳”能和“醫”扯上关系,是古人认为要像打仗一样对抗疾病。
再看看“殹”(yì)。“殹”有三个义项:1、呻吟声;2、蒙幕;3、 句尾语气词,相当于“也”、“兮”。能跟“醫”扯上关系的是第1义项,呻吟声要么是来自病痛,要么是来自伤痛,而这都要由懂醫的人来救治。所以百度百科载说文解字也说“殹,恶姿也。”又曰“殹,病声也。”这跟“醫”还是搭得上界的。
最后再看看“酉”。醫从酉部,酉即酒。百度载说文解字曰:得酒而使,从酉。酒所以治病也。酒所以治病者,药非酒不散也。”《周礼》有医酒。《汉书·食货志》:“酒,百药之长。”由此看来,“酉”跟“醫”的关系似乎更为紧密。
现在我们大体知道了繁体“醫”的由来,它的几个构成部分都跟治病有关系。只是这个“醫”的结构太过复杂,平时书写比较费劲。到了新中国实行简体汉字时,便取了“醫”结构中的“医”作为简体的医,读音也相应从“醫”(yī,衣)。我们现在常说的医学、医院、医生、医师等的医就是这个字。以上就是“医”字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