饹馇在冀东地区很流行,包括现在的唐山、天津、秦皇岛等地。饹馇一词源于满文或蒙语的发音,其意为薄饼。唐山人对“饹馇”情有独钟。在唐山的大小饭店之中,随处都能吃到用饹馇做的美味菜肴,甚至有种说法叫“不吃饹馇宴,不算到唐山”。或炒、或熘、或烩、或炸,人们将饹馇制作成各种美味菜肴。据说用饹馇能做一百多道菜,醋溜饹馇、炸饹馇盒、炸饹馇签子、糖醋饹馇等。摆在餐桌上,质高形异,色美味香,形成独具特色的饹馇宴。小时候最爱吃的就是炸饹馇签子,酥酥脆脆,里面裹有肉馅,一口下去,忒香!
饹馇的做法是用绿豆磨成浆,吊包过出汁,用锅摊烙熟,做菜用。饹馇分过罗饹馇(小锅饹馇)、混浆饹馇(大锅饹馇)两种,各具特色。过罗饹馇出来的渣子叫麻豆腐,可以菜熬着吃。现在饹馇多以小豆面掺小麦面搅成糊状摊成,口味远不及绿豆饹馇。看网上说还有爬豆饹馇和红小豆饹馇,但没吃到过,不知道味道怎样。
“饹馇”的来历,椐说最早起源于汉代,是否真实已不可考证。老家流传最广的一个故事是和慈禧老佛爷有关的。清王朝在唐山遵化建东陵以后,守陵人为讨得皇家的欢心,就把这一特产送进了皇宫。当时的慈禧太后吃饭有个习惯,端上来的菜最多只夹两口就撤下。有一次,御膳房端上了醋熘饹馇,她一看没有吃过,问了声:“这是什么菜呀?”太监赶忙回答:“还没起名字呢,请老佛爷赐个名吧。”慈禧太后一边听一边吃了两口,太监就忙着往下撤。谁知,慈禧太后还没有吃够,就说了句“搁着”吧。太监以为这是太后赐的菜名,马上传下去:“老佛爷赐此菜名为‘ 饹馇’。” 饹馇与搁着谐音,从此以后,饹馇的叫法便在民间流传至今。
老家的饹馇,每一口都承载着浓浓的乡愁与记忆。饹馇,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更像是一位老朋友,静静地守候在记忆的深处,等待着每一次重逢的喜悦。